English

《十万个为什么》(新世纪版)为什么畅销

1999-11-03 来源:中华读书报 本报记者 陈晓梅 我有话说

据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日前在京召开的出版座谈会披露,《十万个为什么》(新世纪版)自今年9月15日上市即销势良好,截至10月24日,已累计印行18.6万套,回款已达15万套,并预计年内发行将超过30万套。据介绍,9月18日在上海书城举行的该书院士编委签名售书活动,盛况空前,两个小时售书700多套;此后两天,该书在上海即售出4000套。为此,承担此书印刷的工厂只能在车间里搭铺,连夜加班抢印。“中秋节在上海还流行这样的说法:‘今年中秋买什么,不买月饼买十万’。还有人找我走后门购买‘十万’,这是书荒问题解决后10余年未出现过的现象。”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年轻的局长孙禺页说。

一套12本、168元钱的科普图书,一个月销售18.6万套,这在已经连续疲软数月的图书市场确实是个奇观。那么,破译该书畅销的秘密的确够得上第十万零一个为什么。

首先是品牌的魅力。《十万个为什么》出版发行于60年代初,在近40年的时间里,累计发行量已达1000多万套,1亿多册,发行地区遍及海内外。在过去几十年尤其是动乱年代,它在传播知识、普及科学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影响了几代青少年走上了科学的道路。正如新闻出版署署长于友先所说:“《十万个为什么》是应该在中国出版史上记上一笔的。”很多读者对那套印着“光芒万丈的工农兵”封面的《十万个为什么》有着深刻的记忆——它几乎是那个年代唯一的一套科普读物。所以,当《十万个为什么》(新世纪版)一面市就引起了相当多人的关注。

《十万个为什么》的表述方式是其历久不衰的一个秘密。其一问一答的方式直接了当,开门见山,文字不长,深入浅出,非常符合青少年读者的认知方式和阅读特点,这也是前一个时期若干出版社争相追风,出版“新版十万”、“百万”、“千万”个为什么的一个重要原因。尽管由于我国《商标法》的某些限制,上少版的《十万个为什么》无法进行商标注册,但是当其新世纪版面世时,多年形成的品牌和信誉还是让它具备了绝对的市场号召力。

“老树新枝”,新世纪版“十万”的畅销固然得益于了老版“十万”的声名,但更得益于其对内容进行的合乎时代的改造。从丛书的知识容量上说,新世纪版较之老版本有三分之二的内容被更新,增加了环境、信息、遗传、航天、人体、工程等内容,而且它的题目来源非常广泛,既有来自专家的提示,也有来自读者的来信,但更多的是出版社实地调查读者反馈的信息。正因如此,在《十万个为什么》(新世纪版)中,上有一些重大的、众所关注的学科前沿问题(如介绍美籍华裔科学家朱棣文教授获得1997年诺贝尔物理奖的研究成果的条目:“为什么激光能使原子‘冷却’下来?”);中有一些当代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如由旅美博士撰写的关于目前世界基因科学研究最新动态的条目:“基因病是怎么发生的?”);下至大量的来自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例如:“为什么电视上的杰克逊会变成一头豹?”“为什么VCD会有马赛克现象?”)等等,都被悉数收罗其中,从而最大限度地展示了这套新版科普图书宏阔的编选视野和丰富的知识涵盖面。

然而,能够做到这一点是绝非偶然的。这首先得益于丛书所拥有的异常强大的作者阵容。40年前,老版本《十万个为什么》得到了我国科学界、教育界、出版界的全力支持,最负盛名的老一辈科学家李四光、茅以升、华罗庚、竺可桢、张作人、苏步青、张钰哲等都亲自为丛书出题目、写文章。今天,在《十万个为什么》(新世纪版)的强大编纂队伍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到卢嘉锡、干福熹、叶叔华、孙钧,杨福家、陈佳洱、谷超豪、谢希德、洪国藩等著名科学家的名字。21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组成了这部书的编委会,众多著名科学家担任了各分册的主编。学识丰瞻的科学家们不约而同地走到了这部为青少年而做的科普图书中来,“大手笔写小文章”,正是新世纪版“十万”可靠的质量保证。

为了进一步增强这部科普读物的实用性,新世纪版还别具匠心地编纂了《索引资料》分册,采取关键词索引,弥补了老版的一大缺陷,大大方便了读者。

当然,目前国内刚刚兴起的科普热潮为“十万”的畅销提供了天时。但出版社五年的潜心修订,才抓住了这个天时。科教兴国国策的确立、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都使科普成为图书市场的热点。“十万”顺水推舟,有计划地促销:先与新华书店省级批销店建立销售合同和发行意向,然后借助传媒进行宣传,使“十万”的销售更上一层楼。据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周舜培介绍,“十万”在长沙、深圳、广州、兰州等地的院士签名售书活动都有效地带动了地区销售。而据了解,上少社还将加大投入,通过一系列活动在全国广大青少年学生中掀起“学科学、爱科学”的科普读书热潮。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